荷蘭華裔青年李星琳的中國情緣
[↑↑點(diǎn)擊視頻]
8月14日,漫長暑假里的一天,在中山咀香園的歷史展廳,來自荷蘭的李星琳向同伴介紹中山這家知名企業(yè)的歷史,并帶著這8名13至19歲的荷蘭華裔中學(xué)生體驗(yàn)制作中山特產(chǎn)杏仁餅。25歲的李星琳是“2025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的領(lǐng)隊(duì),父母是中山人,今年是她第二次帶團(tuán)回來中山游學(xué),上一次是在一年前。
丨1.李星琳(左一)今年暑假再次帶荷蘭華裔學(xué)生回國游學(xué)。圖為李星琳在中山咀香園講解。2.體驗(yàn)杏仁餅制作。3.李星琳向同伴介紹中山美食。4.李星琳這次還帶了兩個(gè)妹妹回來家鄉(xiāng)。圖為三姐妹在中山影視城。5.在中山影視城穿上古裝漫步。6.南朗沖口村梁氏宗祠內(nèi)參觀講解。
他們在中山兩天的旅程濃縮而富有特色,老字號咀香園之后,他們到中山影視城換上古裝穿越,到石岐品嘗中山特色美食,8月15日到南朗沖口村游走半日(沖口是李星琳母親的祖居地),再到城區(qū)逛逛,感受一下這座城市的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這些中學(xué)生雖然都是黑眼睛黑頭發(fā),但自小在荷蘭長大,對中國并沒有太多的體會,也不太會說中文。與他們不太一樣,李星琳熟悉故鄉(xiāng),與故鄉(xiāng)有深刻的連結(jié),粵語、普通話她能說會寫,除了平時(shí)和家人在荷蘭說中文,過去她遠(yuǎn)在中山的外婆,會通過網(wǎng)絡(luò)視頻,定時(shí)給她上中文課,教會她中文讀寫。
三代傳承的故土情結(jié)
李星琳的外婆李英賢,是中山的一位教育名師,桃李滿天下,她曾是中山市實(shí)驗(yàn)小學(xué)改名后的第一任校長,1990年獲頒“中山市十杰市民”(第一屆)?!巴馄趴傉f,我們是中國人,中文是根,不能丟?!崩钚橇栈貞浀?。童年時(shí),遠(yuǎn)在荷蘭的她每天要通過QQ視頻跟著外婆學(xué)中文,從普通話到粵語,從漢字書寫到家鄉(xiāng)歷史,外婆的諄諄教誨成了她最早的文化啟蒙。這種家教浸潤讓她從小就明白:“黃皮膚、黑頭發(fā),我們的根在中國?!?/span>
丨1.李星琳。2.童年李星琳和外婆李英賢。3.外婆教李星琳學(xué)中文。4.三姐妹在南朗沖口村,她們母親的祖居前合影。
在荷蘭長大的她,家里始終保持著中山的生活習(xí)慣?!皨寢尦Uf,她在荷蘭經(jīng)商多年,最驕傲的身份還是‘中山女兒’?!蹦赣H梁國姿任荷蘭中山同鄉(xiāng)會會長,是中荷文化交流的活躍使者。正是這份家族傳承的故土情懷,讓李星琳從去年開始投身華裔青少年尋根活動,“我想讓更多和我一樣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如今的星琳身兼數(shù)職:荷蘭格羅寧根大學(xué)法律系在讀生、格羅寧根中文學(xué)校教師、夏令營領(lǐng)隊(duì)。在荷蘭周末學(xué)校,她教華裔孩子學(xué)說中文;在夏令營,她帶著荷蘭的華裔學(xué)生穿越山?;氐焦枢l(xiāng)?!霸谖医讨形牡膶W(xué)校有學(xué)生是博士生,我年齡比他們小,最初我有點(diǎn)擔(dān)心,我媽媽說,外婆14歲就教書了,不用害怕,相信自己?!?/span>
外婆是李星琳的偶像,她至今回味6歲時(shí)回中山與外婆住在一起半年那段美妙時(shí)光,這段時(shí)光讓她一想到中山心里就很甜很甜,“我每次回來中山心里都覺得很好,可能是可以見到想念的事物,心里是甜的。”李星琳用粵語說著,正值炎夏,臉上泛著紅光。想當(dāng)年,她的母親梁國姿獨(dú)自在荷蘭求學(xué),和李星琳現(xiàn)在的年紀(jì)差不多,梁國姿就已經(jīng)把荷蘭名花郁金香引回中山辦了一次規(guī)模不小的外國名花展,那是1998年,在這將近30年的時(shí)光里,梁國姿在中荷兩地之間穿針引線,致力于推動兩地商貿(mào)、文化的交流。這些行動影響著李星琳。
“外婆教媽媽,媽媽影響我,現(xiàn)在我?guī)Ш商m的華裔青少年帶回來看看,媽媽說將來每年都要這么做。我也覺得,一定要親身踏上這塊大地,才算是了解的第一步?!崩钚橇湛隙ǖ卣f。
Li Xinglin’s Cross-Ocean Cultural Classroom
Li Xinglin, a Dutch-Chinese youth with ancestral roots in Zhongshan, led eight Dutch-Chinese teenagers to Zhongshan this summer. They kneaded dough to make almond cakes at Ju Xiang Yuan, dressed in Hanfu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to travel back in time at Zhongshan Movie Town, and sought their roots in Chongkou Village. Though their Chinese is still limited, the teenagers followed her in discovering the flavors, history, and everyday life of Zhongshan. Actually, Li's "root-seeking lessons" began long before this trip—every evening, back in her childhood, her grandmother in Zhongshan connected with her through video calls. Today, she has taken up the "baton", passing on this bond with the homeland across three generations and sharing its stories with more young listeners.
出品:中山市海外傳播中心
編導(dǎo)/采寫:詹琪琳
視頻攝制:黃藝杰
翻譯:周歡
英文校對:曾嘉慧
英文終審:饒梅芳
封面:陳思理?
編輯 詹琪琳 二審 曾嘉慧 三審 吳森林